【学院概况】
一、学科专业
近年来,信息工程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学科引领工程”,紧紧围绕建设“新型本科高校”这一中心任务,扎实推进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构建学院学科专业发展新格局。目前已建成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物联网工程7个开放本科专业、软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3个开放专科专业以及8个高职专科专业。2019年,机电一体化开放专科专业获批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重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工智能、软件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共6个开放本科专业通过省教育厅学士学位授予权增列审核。在新工科背景下,学院围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开设跨学科课程,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和研究平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多学科交叉中的优势,积极探索“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获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第二批高水平专业群立项。2024年,学院申报的制造业智改数转技术产业学院成功获批成为江苏省高职院校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
系部 | 本科专业 | 专科专业 |
计算机工程系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计算机科学技术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 | 软件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电子工程系 | 物联网工程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物联网应用技术 |
机电工程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器人工程 | 机电一体化技术 工业机器人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 |
二、师资队伍
截至2024年12月,学院教职工共89人,其中专任教师70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7人(占比20%)、博士36人(占比40%)特聘教授1人、客座教授1人、硕士生导师4人、“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人,江苏省“双创博士”1人,江苏省技术能手1人,江苏省科技副总14人,5名教师获“校长特别奖”。
学院教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中青年项目4项,面上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项、江苏省高等院校教改重中之重课题1项,市厅级项目20余项目,建有2个校级科研平台和1个研究所,累计获得省市级和校级优秀科研和教学成果奖30余项,国家级、省级、校级微课和信息化大赛20余项,学院多次获得党建创新、思政教育、招生就业、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三、教学改革
信息工程学院在籍学生超两万人。近年来,学院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落脚点,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规范日常教学,强化人才培养实效。学院高度重视质量工程提升工作,获省级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4项,省级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获立项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门,入选江苏省乡村振兴在线开放课程3门,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江苏省微课5门,入围“十四五”职业规划教材评选2部等。
四、人才培养
学院学生竞赛屡获嘉奖,创业成果硕果累累。代表性成果如下: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国赛主体赛金奖,《“三力齐发”让民族团结“一路生花”——探索各民族学生携手创新创业新模式》荣获全省高校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征集活动二等奖,“传承西藏红色精神,蓄热大棚温暖高原”项目荣获2023年江苏省“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一等奖;“云上海洋筑梦高原”项目获得2023年“创青春”江苏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江苏省互联网+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恒农物联智能鸽舍”项目获得2023年江苏省“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主体赛二等奖;第二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步兵对抗赛二等奖、3V3对抗赛三等奖;2023 RAICOM机器人江苏省赛区三等奖;“江苏工匠”可视化智能控制技术职业技能竞赛(教职工组)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江苏工匠”可视化智能控制技术职业技能竞赛(学生组)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等。
信息工程学院已为您搭建成长的舞台,在这里,可以亲身感受到由“0”和“1”组成的世界的乐趣;在这里,图灵、冯·诺依曼不再陌生;在这里,您会发现一个广阔的空间,一个可以让自己走得更高更远的空间!
(更新于202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