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下午2:30,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朱祎主持召开学院“十四五”规划编撰工作第六次汇报交流会,编撰工作小组全体人员参加会议。
本次讨论会上,在朱院长的倡导下,计算机工程系主任程勇教授和机电工程系范骏主任,对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调研思考和沟通交流,范骏主任对于培养新工科应用型人才——“智慧工程师”的提法又有了新的灵感,他提出“S.M.A.R.T”Engineer,用五个既能代表学院专业特色,又能彰显学院人才培养规格的英文单词来丰富“SMART”内涵。程勇教授提出要“面向新工科,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突显人工智能学科融合”。计算机工程系副主任李海波,青年教师范宇、袁加奇,在朱院长的指导下,深入思考学院课程和实训平台建设目标和措施,总结概况提出课程建设的“一个定位、两个转变、三个整合、四个强化、五个结合”。吴强副院长从“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产教深度融合、政行企校深度合作、园区校区社区‘三区联动’”等总体目标,提出十三项具体目标和相应保障措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其他项目负责人:孙雪燕、张林、刘文静、陈希同志也逐一汇报了本周的修改要点。
会上,朱祎院长认真审阅了学院“十四五”学科专业发展分项目标和措施,对最新一稿的方案再次提出修改建议。针对“课程和实训平台建设”,朱院长指出,要“把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建设实训管理信息化平台,将预期成果细化到每一年,落实到每一门课程”;针对“学生发展”,朱院长强调,“要突出工科院校学生发展的特点,增加信息化管理的措施和手段,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解决现阶段辅导员队伍人数不足的困难”。针对“产教融合”,朱院长建议,“要从研究、教学、社会培训三个方向,集中精力去完成三个重要目标”。对于学院科研发展规划以及实施的措施和路径会后将作进一步讨论。
最后,朱院长希望撰写小组在本次讨论基础上,在5月8日最后一次讨论前,尽快完稿。下一步,学院将在全院范围内,通过在线问卷、教师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征集对“十四五”规划初稿的建议。
(文:孙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