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凝聚的成果,它既是文明的流传,更是中华民族千年智慧的结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增加城市魅力的重要方法。
为使广大团员青年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六月“世界非遗日”主题团日活动,6月16日,信息工程学院2020级电气自动化班团支部第二班主任黄小宇带领团小组成员前往南京云锦博物馆参观,实地感受非遗文化背后的魅力及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走进展厅,了解了南京丝织业发展的历史,见到了南京丝织业发展的源头——斗场锦署。“城南城北,门东门西,处处设机杼,家家有机房”。通过《南都繁会图》得以一窥当时南京丝织业的繁荣景象。
南京云锦研究所曾先后受北京定陵博物馆、湖南长沙博物馆、故宫博物馆等国内外知名博物馆委托,复制完成了数件古丝织文物。所以在参观过程中不仅观摩到明清时期的珍品,更有现场操作,展厅内立着数台云锦传统木织机,每台机长5.6米,宽1.4米,高4米,沿用明代丝织工艺技术,由两名织手共同操作,1人坐在花楼架木上,负责拽花,下面1人负责织造,根据上面织工提起的花纹经线进行挖花盘织,妆金敷彩。由于工艺精湛复杂,每天只能织出5~6厘米,因此古有“寸锦寸金”之说。
通过本次活动使团员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团员青年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团员青年们感受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图:马成龙,韩东旭/文: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