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上午,江苏省人工智能与智能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开放大学圆满举办。本次研讨会由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主办,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教育专委会、江苏开放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联合承办,旨在搭建人工智能与智能教育的交流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智能教育技术相关研究与产业化的发展,将“智能”赋能“教育”,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研讨会通过腾讯会议进行在线直播,来自江苏省内部分高校的科研学者、江苏开放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全体专任教师和相关部门教师等10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房伟秘书长、江苏开放大学副校长耿焕同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恩红教授、北京邮电大学杜军平教授、中科院自动化所张文生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杨明教授、金陵科技学院副校长张燕教授、江苏开放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朱祎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杨琬琪副教授等专家出席本次研讨会,会议由江苏开放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黎副教授主持。
江苏开放大学副校长耿焕同教授在研讨会上致欢迎词,耿校长介绍了江苏开放大学的历史沿革、办学定位和事业发展规划。江苏开放大学植根江苏,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为办学宗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理念,是面向社会大众提供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具有本科办学权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新型高等学校。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能够促进江苏开放大学与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及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开展交流与合作,推动江苏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恩红教授作了题为“智能教育的自适应学习技术现状与展望”的主题报告。他指出,近年来,智能教育系统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参与开展在线自主的学习活动,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教育学习数据。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发展融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教育,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智能服务是当前的重要任务。自适应学习,作为智能教育的关键应用,旨在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并能够调整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率。本次报告围绕自适应学习技术和应用,重点针对教育资源的有效表示、学生的认知状态评估,和自适应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介绍,并简要介绍典型自适应智能教育系统的应用案例,最后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北京邮电大学杜军平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跨模态科技与教育大数据的智能分析技术。围绕人工智能在科技与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呈现的趋势,针对科技服务面临的难题,介绍科技大数据建模理论与分析方法、开放协同的科技大数据服务平台与数据资源融合方法、科技大数据的高效查询检索技术、面向分类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科技大数据精准服务技术,着重介绍面向科研人员、企业创新、科研管理等不同场景的科技大数据查询检索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团队研发的科技大数据查询检索系统。围绕教育大数据智能挖掘、跨媒体教育大数据深度语义学习、跨媒体教育大数据智能精准搜索、跨媒体教育大数据个性化精准推荐、智慧教育应用系统、基于教育文本和图像的三维虚拟学习场景生成方法等研究进行了介绍。
中科院自动化所张文生教授对大数据时代的人工智能教育做了相关解读:如何开展人工智能的人才教育?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什么?哪些研究是永恒的主题?哪些研究成果至今还重要?哪些研究成果没有意义?怎样展望未来人工智能的研究热点和重点,特别是怎样开展产业应用,让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带着这些问题,张文生教授对人工智能60多年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人工智能的解析和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最后,江苏开放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朱祎院长做会议总结,此次江苏省人工智能与智能教育学术研讨会高水平讲座的开展,为我院人工智能与智能教育打开思路,他对举办此次研讨会的所有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并诚挚邀请与会专家代表莅临江苏开放大学指导。
本次研讨会为从事人工智能与智能教育研究的学者和教师搭建了专业的沟通和交流平台,有效推动了高校人工智能与智能教育研究成果的合作与共享,也为信息工程学院开展“智能+”背景下的“新工科”建设打开思路,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校与国内其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高质量发展。
(信息工程学院 图、文:胡路伟 审核:黄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