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具体举措,信息工程学院根据学校要求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推进“课堂革命”。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主旨,我院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学院各类课堂教学中。系部积极对接、融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优化课程课堂改革。
一、思政元素打造“有用、有趣、有料、有效”课堂
《数字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作为电子工程系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教学团队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注重探索将思政元素与数字电子技术知识相结合的可能性。其中电子工程系教师陈希在为2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班讲授该门课程时,有机融合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课堂上,在对具有存储功能的触发器一章进行讲解时,由于涉及门电路的工作原理,部分学生对学习感到迷茫。再加上本部分的知识模块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处于中间位置,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不如课程开始阶段。此时陈老师适当引入思政元素 “光纤之父”—科学家高锟的事迹,提醒学生认真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不要在刷朋友圈、玩电子游戏这些休闲娱乐活动上消耗自己的主要精力,要为写出中国故事而拼搏。
2022年5月9日,我院机电工程系教师倪琰杰在为20机电一体化技术班讲授《专业英语》时,配合课前互动、热点解析、案例反思等方式,将思政元素贯穿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课程教学各环节,通过结合学校抗疫防控形势,将机器人最新发展情况融入课程教学中,介绍最新的防疫机器人,如:无人送餐车、杀消机器人、无人机等,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1+X”证书制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释放潜能
我院计算机工程系的软件技术专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积极对接、融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对接行业岗位需求,按照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科学、进阶的构建“岗课赛证”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反映新工科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课程标准对应“1+X”证书内容模块,实现课程标准的融入。通过专家论证,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特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有效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从而进一步优化课堂革命。
(图:倪琰杰 文:王袁光曦 审核:黄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