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断提升学院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扎实推进学术研究成果产出,7月17日上午,信息工程学院在教学楼203室召开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进展汇报会。会议由院长黄黎主持,全体教职工参加了会议。四位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刘国亮、朱建荣、张迁、谭亚平,分别针对各自主持的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报分享。
刘国亮博士对《微纳多孔结构对水蒸发速率的影响机制研究》项目进行了详细的汇报。该项目旨在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通过研究界面光热技术在海水淡化和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探索影响水蒸发效率的机制。刘博士重点汇报该项目的研究内容,比如基于Donnan效应和分层设计理念,设计的新型吸收体,可以在抗盐的同时保证水蒸发效率等,该项目已于2023年底结题。
朱建荣博士介绍了《新型参考系无关类量子密销分发协议研究》项目中的量子密钥分发研究背景、参考系无关类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的最新研究进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重点汇报了在提升参考系无关类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的源端安全性、安全密钥率和传输距离两个方面研究阶段性成果,并详细阐述了在研究过程中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案。
张迁博士详细介绍了关于《面向真实噪声数据集的噪声标签筛选辅助学习方法研究》项目的基本信息、研究背景、项目进展情况以及未来工作计划。项目针对噪声标签数据集,提出有效的筛选和学习方法。现已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并申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未来工作的重点是解决开集合噪声标签的研究问题,并扩展到更复杂的模型,如Transformer和Diffusion等。
谭亚平博士通过汇报“为什么针对聚能射流”、“为什么选择充液结构”、“为什么研究冲击波演化机理”以及“为什么要建立受扰射流特性表征模型”四个问题,由浅入深地介绍了《聚能射流侵彻充液结构冲击波演化机理及受扰特性表征模型研究》项目的研究背景和关键科学问题,重点阐述了近期在无限水域中冲击波演化机理和冲击波壁面反射类型的研究成果。
最后,黄黎做会议总结,并提出要求。首先,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作为青年博士科研事业的启航点,青年博士要充分把握前三年的黄金时期,加大科研投入与探索力度,逐步实现从专注基础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研究的转化。其次,她鼓励每一位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从市厅级项目起步,逐步积累经验,拓宽研究视野。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重视高水平论文产出。最后,加强科研团队间的协作与整合,开展交叉领域科学研究,加强高价值专利培育,鼓励青年老师结合研究方向,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科研集群,持续推动技术转化,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科研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近年来,学院始终将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作为培养青年科研人才、激发科研创新活力的重要平台,高度重视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的申报与实施工作。本次举办的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进展汇报会,一方面彰显了我院青年博士的研究成果和专业素养,分享研究经验与方法,激发创新思维,促进青年博士的深度交流与协作,提升科研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汇报会展示了青年基金项目的研究进展,推动了学科间的交融互动,进一步浓厚了学院的科研氛围,提升整体科研效率和创新能力,共同推动学院科研事业迈向新高度。
(图、文:胡路伟、刘国亮、朱建荣、张迁、谭亚平 审核:黄黎、魏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