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推进智能产线运维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产业发展需求,2025年1月18日下午,由江苏省计算机学会、江苏省产教融合服务平台主办,我校承办的《智能产线运维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研讨会在定淮门校区顺利举行。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耿焕同,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秘书长金莹等领导出席此次研讨会,江苏省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副主任孙延建主持会议。南通职业大学、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及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等十余所省内高职院校相关学院的领导、企业代表以及我校信息工程学院负责人及相关教师共同参加此次研讨会。
耿焕同对出席此次研讨会的领导、企业代表和教师表示欢迎和感谢。他介绍了学校在江苏省高职院校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和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第二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中取得的成果。同时,对智能产线运维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的建设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坚持需求导向,要充分考虑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企业的用人需求。二是要注重实践创新,通过实践项目、案例分析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要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不断提升我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水平和影响力。
金莹从标准建设的专业视角出发,分析了当前智能产业发展趋势下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指出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标准是提升行业人才素质、推动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要素之一,鼓励与会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共同为行业人才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研讨会上,金莹为《软件技术双师标准》参编代表、江苏开放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黄黎颁发证书,该标准由本科、高职院校及相关企业的数十位专家研究制定并在2024年发布。
孙延建就《智能产线运维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的编写计划进行了全面报告,阐述了整体框架设计、重点内容规划、时间节点安排及预期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在标准研讨环节,与会嘉宾结合所在院校、企业在现场工程师培养领域的实践经验,从不同角度为《智能产线运维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的完善,提供创新思路和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为切实、稳步推进我校制造业智改数转技术产业学院的建设工作,有效促进产业学院所涉及的学校、企业、行业以及社会等多元主体之间开展深层次合作,产业学院建设团队锚定智改数转网联技术应用、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以及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等关键领域,主动深入产业一线,对包括汇川技术、埃斯顿、康尼机电及大疆创新等在内的数十家先进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龙头企业展开全面走访调研,精准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实际需求,积极与省人社厅、工信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开展深度交流,充分借助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作用和资源统筹优势,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技术交流研讨等工作,加强与行业内其他单位的沟通合作,拓展产业学院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影响力。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智能产线运维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方向,更是对我校在智改数转网联工作方面的积极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
图:江苏省计算机学会,文:倪琰杰,审核:黄黎,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