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小军、院长黄黎、院长助理张林和魏薇、机电工程系主任范骏一行赴江苏省工业信息中心开展调研,江苏省工业信息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朱涛,办公室主任戴晓叶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本次座谈会。本次调研以“党建引领、业务共进”为主线,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业学院深度建设等议题展开研讨,双方在党建业务融合、产教协同育人等领域达成多项合作意向,为服务江苏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党建领航聚合力 双融双促谋新篇
本次调研以党建联建为切入点,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与江苏省工业信息中心党支部共同谋划“党建+业务”融合路径。座谈会上,王小军强调:“学院坚持‘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智改数转’战略的实践能力。”近年来,学院通过“E路领航,四维育人”工程,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构建“思想启航、专业领航、技术续航、就业远航”四维育人体系对接企业用人需求,组建“智能制造攻坚党小组”,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项目,切实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朱涛对此表示高度认同,提出“以组织共建带动资源共享”,未来双方将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在智能制造标准制定、工业互联网安全等领域组建党员联合攻关团队,打造“红色技术引擎”。
产教融合育匠才 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聚焦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黄黎重点介绍了学院“三链融合”育人实践:
教育链对接产业链:围绕江苏省“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需求,动态优化调整“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培养方案,近三年相关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0%以上;
人才链赋能创新链:加快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技术”产业学院建设,通过“一制两化”“两小教学”,试点“数智创新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智能+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及评价模式教学成果积累。
实践链贯通服务链:依托“制造业智改数转产业学院”,协同多家智能制造头部企业,共建“智能制造产线实训基地”,项目成果直接应用于企业生产效率优化。
产业学院筑基础 深化协同创新生态
座谈会上,双方就人才培养、产业学院建设达成三项核心合作:
平台共建:整合省工业信息中心“国家级软考平台”资源与学院“制造业智改数转产业学院”,积极申报省级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技术共研:聚焦工业机器人运维、智能工厂数字孪生等方向,组建跨单位科研团队,积极申报省级研发计划;
人才共育:共建“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认证体系,促进“软考/通信考试”等国家级职业资格考试,为产业链企业输送更多的中高级技术人才。
构建长效合作机制 谱写发展新篇章
双方建立“项目清单推进”机制,接下来将在以下方面深化合作:
党建引领:共建“智能制造红色智库”,组织党员专家服务团赴多家中小企业开展技术义诊;
资源互通:充分利用省工业信息中心工业大数据平台与学院“智改数转”案例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图:范骏 文:魏薇 审核:王小军、黄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