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报国 薪火相传——我校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

发布者:张锐发布时间:2025-10-27 09:54:25浏览次数:10

车床前的三十年坚守,毫米级的精度追求,成就国防装备的“硬核”底气。10月22日下午,江苏开放大学定淮门校区二楼报告厅内座无虚席,由学生工作处主办、信息工程学院承办的“生生不息”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在此启幕。具有三十年的一线工作经验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高级技师、央视“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胡胜,受聘为我校“产业教授”,并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兼具技术厚度与精神温度的思政大课。党委常委、副校长耿焕同,党委常委、副校长杭祝洪出席活动。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胡胜带领团队攻克30多项技术难题,完成150余项技术革新,创造经济效益超 2000万元,其“毫米之间显匠心”的职业信念,与学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高度契合。活动现场,学校为胡胜颁发“产业教授”聘书,并挂牌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

在主题讲座环节,胡胜以自身从职业高中毕业生到数控技能大赛冠军,再到国防装备研制骨干的经历为蓝本,结合机载、舰载雷达核心部件加工的鲜活案例,诠释工匠精神的内涵。他提到,曾为突破高精度异形件加工瓶颈,连续45天扎根车间,反复调试刀具参数,最终将误差控制在0.005毫米以内,助力军工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学校来自不同专业的2025级近千名新生现场聆听讲座,近距离感受工匠精神。当讲到带领团队培养出3名国赛十强、13名省赛六强选手时,他指出,“把基础技能练到‘肌肉记忆’,再针对问题逐个突破,你们都能成为行业的‘顶梁柱’。” 胡胜的话语质朴却掷地有声,现场学子频频提笔记录,不少人在笔记本上写下“坚守”“精进”等关键词。

“职业教育学生该如何规划成长路径?”“学习过程中专业技能和基本能力哪个更重要?”在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气氛热烈。胡胜一一围绕这些问题分享了见解。他强调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在校期间就要把理论基础打扎实,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更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健康的体魄、吃苦耐劳的品质、不耻下问的谦逊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是保持个人竞争力的核心关键。在场学生感慨:“这堂特别的思政课,让我感受到了‘技能报国’的意义,也更清楚了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

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产业教授+实训基地+特色课程”育人模式,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将行业一线的匠心活水引入校园,在青年学子心中种下“技能报国”的种子,为培育新时代“能工巧匠”汇聚磅礴力量。

 

(文:马良,张锐;图:王济宇;审核:王小军)